醫院消毒供應中心設計規范
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的設計需遵循相關國家標準和規范,以確保其能有效、安全地運行,為醫院提供可靠的無菌物品供應。
選址要求:宜設在便于供應的位置,并鄰近潔凈物品供應需量最大的部門,如手術部。
周圍環境應清潔、無污染源,區域相對獨立,室內通風采光良好,不宜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。
面積設計:建筑面積可按照 0.75~1m²/ 床設置,且不宜低于 400㎡。其中,去污區、檢查包裝及滅菌區和無菌物品存放區面積比為 1:2:1,輔助區域(辦公、生活區、設備用房)占總面積的 10%~15%。
功能分區:去污區:為污染區域,應設收件、分類、清洗、消毒和推車清洗等用房,需配置手工清洗池,且污染物品清洗池必須專用。
檢查、包裝及滅菌區:屬于清潔區,應設敷料制備、器械制備、滅菌、質檢、一次性用品庫、衛生材料庫和器械庫等用房。需配置壓力蒸汽滅菌器、滅菌裝載車、器械包裝臺和敷料包裝臺等,可根據需要配置低溫滅菌設備。
無菌物品存放區:為無菌區,應設無菌物品儲存用房,必須配置無菌物品的儲存架(或柜),滅菌物品卸載車以及無菌物品運送封閉車等運輸工具。
輔助區域:包括辦公、值班、更衣和浴室、衛生間等用房。
建筑與裝修要求:工作區域的頂棚、墻壁應無裂隙、不落塵,便于清洗和消毒。地面與墻面踢腳線及所有轉角均應為圓角設計。
電源插座應采用防水安全性措施,地面應防滑、易清洗、耐腐蝕,地漏應采用防返溢式,污水應集中至醫院污水處理系統。
氣流與壓差要求:應保持有序壓差梯度和定向氣流,定向氣流應經清潔區流向污染區。無菌區對相鄰并相通房間不應低于 5Pa 的正壓,污染區對相鄰并相通房間和室外均應維持不低于 5Pa 的負壓。
無菌區宜按不低于 IV 級凈化用房設計,并應采用獨立的凈化空調系統。高壓滅菌器應設置局部通風,低溫滅菌室應有獨立排風系統。
溫濕度要求:無菌區設計溫度冬季不宜低于 18℃,夏季不宜高于 24℃,室內設計相對濕度冬季不宜低于 30%,夏季不宜高于 60%。
采用普通空調的區域(如工作人員生活區)冬季設計溫度不宜低于 18℃,夏季設計溫度不宜高于 26℃。
物品傳遞要求:無菌區與清潔區、清潔區與污染區之間的物品傳遞窗應為雙層結構,中間設傳遞窗,以避免交叉污染。
人員進出要求:進入污染區、清潔區和無菌區的人員均應從衛生通過區進入,且工作人員由各自進入污染區、清潔區、無菌區時應分別設置污更、潔更、無更及每個區域之間設緩沖間。緩沖間應設洗手設施,采用非接觸式水龍頭開關,無菌物品存放區內不應設洗手池。